少阳病,饮食入口即吐,心下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者,宜吐之。至于癍疹之邪,由外感不正之时气,伏于肌肉之间,不能深入,当经气旺时,邪不能久藏,随气机而发泄于外,若用苦寒,遇郁其外泄之气机,其客最速。
此火一存,凡后天一切食物,下喉一刻,立刻煅炼。病人或八九日,发热不退,或不身热,脉健身轻,品气极热,小便短赤,神气衰减,肌肤干粗,忽见喉痛厥逆。
化阴者,化阳气为阴气也,阳气化去,正气自复,疮自收敛而病自愈。要知人周身躯壳,全赖一气一血贯注之而已,不必区分血从何出,当何治,血是某经,主某方。
予细维此证,总缘二气不调,中宫运化机关失职。[眉批]知非氏曰:医有恒言阴虚火旺,多伤于房劳,或损及脾胃,法当滋阴泻火。
有病而始见面白者,方以病论。法宜回阳收纳为要。
更有可怪者,今之医家,专以首乌、熟地一派甘寒之品,为补水必用之药,何不将天一生水这句道理,细心推究,试问天一生水,专赖此一派甘寒之品乎!总之,宗旨不明,源头莫澈,仲景而下,罕有了了。因积热上攻而致者,其人必过食厚味,或胃中素有伏热,上攻于肺,亦生蛾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