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曰:欲作风水,当发其汗;故曰:发汗则愈也。百合一病,难分阴阳表里,故以百合等汤主之。
躁而不渴,当是「燥而不渴」,文始通顺。师曰:脉形如循丝累累然,其面白脱色也。
发热多,目赤脉多,睛不了了,是阳明热厥也。病家人来言病者发热烦极,师未即去,明日到,病人向壁静卧,此热已去,因知其差。
若发汗不彻,不足言,阳气怫郁不得越,当汗不汗,其人躁烦,不知痛处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气,但坐,以汗出不彻故也,更发汗则愈。发汗后,脐下悸者,欲作奔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。
□下偏痛之「偏」字,当是「满」字,必是传写之□。尺以候内,沉以候里,故宿食之脉,按之下利不欲食者,以有宿食故也,当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
张锡驹曰:脾主四白,环口黧黑,土败而水侮也。诸阳受气于胸,而转行于背,气痹不行,则胸背为痛,而气为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