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缓,有汗,为伤风,用桂枝汤散邪,止汗为解。当归大黄丸,清血中燥火,润大肠结。
温疫禁用辛温,若里有结热,凉膈散、三黄汤、人参白虎汤。仲景所谓温病者,人感湿热,当时即发之温病也。
水饮蓄结中焦,怔忡上攻,但结胸无发热,但头微汗无表症者,半夏茯苓汤,甚者陷胸汤。 今将浮、中、伤寒以脉大、浮、数、动、滑为阳,沉、涩、弱、弦、微为阴。
下半节,以小便少别粪未必硬,即不能食,未可攻,须待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。有连服干葛,渴不减,后用石膏、知母而愈者,此阳明里热口渴。
余读《伤寒论》,见仲景以冬月伤寒立论,但榜及风湿、风温,而不及三时之寒热等病,读《金匮》痉病论,见以中湿、湿热、中等症,次列于后。若三阳皆见症者,名三阳经合病。
其三,以桂枝汤症,反用承气误下,遂利不止,脉促,表未解,喘而汗出,则用葛根、芩、连主治。邪下于膈,不犯清道,则元气不伤,故轻于结胸耳。